行業思考——未來十年中國建陶將迎劇變,迭代陣痛之后,誰將重生?
2020-04-13
在糾結反復中回歸理性
回顧2019年,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在糾結反復中回歸理性,重新尋找平衡。
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開局良好,讓大家看到了一絲希望。但隨后下行壓力持續增大,不少建陶企業也開始隨之退出。經濟學界爆發的“保六之爭”,不僅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更是一道需要考驗耐力和平衡的藝術題。
這年,物價在“二師兄”的帶動下一路看漲。房地產的“緊箍咒”雖然沒有松動,不過從湖北恩施這座四線城市的“止降令”,可以看出政府對房地產矛盾與糾結的態度。但只住不炒是底線,穩定才是大局。不但要穩經濟、穩就業,還要穩定市場預期和企業信心,政府減稅降費動了真格,央媽“曲線”降息緩解“錢荒”,希望解中小企業于倒懸,尤其是1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的發布,行業能夠借力止衰阻退。
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變成了一場消耗戰,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亂舞,中國奮起反擊。這就像小時候的較力游戲,兩人互掐對手一塊肉,看誰先叫疼,最后的結果,并不一定是誰力大誰贏,而是看誰的忍耐力強。12月中旬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文本在達成一致,也許是雙方回歸理性相互妥協的結果,但只是階段性的停手與中場休息,較力游戲遠未結束,這也是中國崛起必須經歷的痛苦。
在經歷2018年斷崖式下跌之后,建陶行業2019年的持續下跌應是意料之中,下滑通道已經打開,行業進入到衰退期,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讓人意外的是,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卻在增長,但紙面上數字的游戲終究不能撫慰大家焦燥的內心,就像是吹起的七彩泡泡,好看是好看,一戳就破。憋出內傷的同行都心知肚明,過去的已經過去,再也回不來了,灌再多的水也填不飽肚子,勇敢面對現實也許是我們的唯一的選擇。
現實是,淄博還在反省過去的操之過急,臨沂又倒在大棒的威懾之下,清遠、肇慶的煤改氣也在步步緊逼,北方多個產區季節性停產或限產十分任性,一年開不了多少天,拿什么來拯救增長的數字游戲?我們只聽到行業內的一片哀痛,高安成了最大的贏家。我在藤縣演講時向當地政府提了建議,千萬不要去爭論燒煤還是燒氣,誰談誰死。淄博殷鑒不遠,產區在制定任何政策時,都應三思而后行,先試后改,保持各方利益的平衡,企業也需主動應對。我們希望,在政府、協會、企業的共同努力下,能共建良好的政企生態。
2019年,全球陶瓷產業的重組加劇??七_收購唯高,海歐收購冠軍,意達加收購福祿,興輝跌跌撞撞又與新錦成走到了一起。每一起收購或重組事件,都耐人尋味,各有各的算盤,不過最令人惋惜的是,曾經引領過中國建陶行業的華東臺資建陶,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已逐漸隱退在地平線。
2019年,建陶行業也在積極擁抱資本市場,東鵬成功過會,拿到了資本市場的入門券。宏宇頻頻增持科達潔能股份,唯美正在曲線進入四通股份。新明珠、樂華與金意陶等也在努力靠近。資本化是2B時代的大勢所趨,我們只能順勢而為。
2019年,中板產品異軍突起,對瓷片造成了較大的沖擊;景觀磚的出現,恰逢時機,成為行業一道新的風景線。正當國產36000噸壓機推出,大板生產線開始規?;ㄔ熘H,印度大板卻在低價潛入中國市場,這立即引起了“朝陽大媽”們的警惕,已經有人開始呼吁:被別人反傾銷多年,現在終于輪到我們中國來反一反了。其實我倒覺得沒有必要,未來的全球一體化,不是說只允許我們走出去到處賣,還必須打開大門歡迎他們進來。何況,中國建陶產區的轉移,必將跨出國界,返銷回來。所以,不管是意大利好的原創產品設計和新型裝備,還是印度的低價大板,只要我們企業需要,統統都可以拿進來。關著門自己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進入到第三次迭代之后,行業所有的邊界都將被打破,我們要有起碼的自信,就是競爭使人進步。
2019年,潭洲展主承辦方宣布兩展合并,與廣州陶瓷工業展和陶博會錯開時間舉辦,隨著新良兄誤打誤撞的介入,“雙展之爭”的矛盾在經過激烈沖突后,終將回歸到理性與價值創新上??偨Y所謂的“雙展之爭”,其實是在迭代的過程中,行業從一個平衡抵達另一個平衡必然出現的現象,打破平衡必然會引起紛爭。但當各方大佬之間意氣之爭的硝煙逐漸散去,本來就是雞肋的利益之爭已經變得可有可無,冷靜下來看看展會的根本問題,并不在于由誰來主辦,而是要直指企業的需求,在全球一體化以及大家居的大趨勢下,能夠為行業搭建一個交流與融合的平臺。
同樣,“雙展之爭”也讓各層級的協會矛盾浮出水面,在全國行業協會“脫鉤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行業抱團的重要紐帶,行業協會也需要重新定位。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換屆之后,繆斌先生眾望所歸,擔任了新一屆理事會會長,英俊的宮衛升任了秘書長,希望在他們的帶領下,協會能夠幫助大家克服困難,并為行業找到新的發展之路。
借科技革命的飛船 尋找新的星球
展望2020年,想獲得驚喜可能很難,中美貿易戰達成協議也只是階段性的,消耗戰是長期的,行業的下跌可能仍將繼續,想要前進就準備好糧草彈藥,想要退出,最好能夠提前主動安排妥當,盡力避免傷及他人。
在三次迭代過程中,傳統瓷磚存在被替代危機,需求在轉移,市場在萎縮。行業已經很難回到過去,相反,還有可能下滑到50億平方米左右甚至更低,當然,希望這只是行業的自我警醒與壓力測試。到那時,意味著行業有一半的資源將退出或閑置下來,閑置的大量資金、廠房、設備怎么辦?行業人員何去何從,出路在哪里?
如果將行業比喻成一顆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那么現在這顆星球在萎縮,容不下這么多生存的企業,頭部企業憑借其自身實力或許可以生存得很好,但其他企業該怎么辦?能不能找到另一顆星球,讓這些退出的企業能夠重生?
現在行業的第一次迭代已基本穩定,第二次迭代也還在繼續,第三次迭代才剛剛開始,三次迭代其實是疊加在一起。我們也一直在思考,繼第三次迭代之后,行業會不會有第四次迭代?行業更長遠的未來在哪里?在《迭代——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建陶大局》這本書中,我們大膽預測,第四次迭代是科技革命帶來的,現在全球正面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建陶行業不可能缺席,更不會置身事外,應該搭乘科技革命的飛船,通過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裝備的研究,結合裝配式建筑和智能家居的發展趨勢,通往新的星球。
建陶行業的瓷磚產品原有數千億市場,但適用于裝配式建筑的發泡陶瓷,市場規模卻有可能過萬億。而建陶行業基于智能家居市場,還是一個等待探索的未知領域,其巨大的市場潛力有待我們去挖掘。
目前,裝配式建筑正方興未艾,應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材料,也在快速迭代之中,那些裝配式建筑企業和裝配式裝修公司,同樣期待有更新、更有質感、更便捷、成本更低的材料出現,以取代現有的材料。如果像彩鋼板和SMC這樣的材料,都能在裝配式建筑中取得一席之地,更何況我們的陶瓷產品呢?陶瓷大板是我們反替代的有力武器,我們要有堅定信念,與人類相處了超萬年的陶瓷,更具有親和力。雖然發泡陶瓷與大板應用于裝配式建筑目前尚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我們相信,通過科技的力量,陶瓷材料將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在大家居方面,我們的大板、薄板也在不斷替代原來的飾面板材料,廣泛應用于衣柜、櫥柜、臺面、實驗室桌面等,而發熱磚等功能性瓷磚,已經突破原有的瓷磚概念,成為了電器的一部分。另外,如果我們的陶瓷薄板做到一毫米厚,與其他材料進行復合,像壓電陶瓷一樣,裝上傳感器作為觸發器,不管是鋪在地下,還是貼在墻上,或者作為飾面板,通過觸摸或者感應,就能對室內的智能電器進行觸發控制。因此,未來大板需要通過科技革命,做到大、薄、軟、透。
不管是發泡陶瓷,還是大板產品,或者是功能性產品,其應用空間都已經突破上墻下地的傳統瓷磚概念,成為一種能夠廣泛應用于人居環境的新材料。如果大板不是替代傳統瓷磚,而是用他們去打仗,去替代其他的材料,那么,我們的一個新的星球就出現了,我們的行業也會因此獲得重生。
當彩鋼板都能成為墻面材料時,陶瓷還有什么放不開的?例如:燒成溫度可以低、甚至免燒,硬度、耐磨性、吸水率、現有的配方體系等等,統統可以改變。建陶行業的新未來,要以陶瓷為紐帶,通過科技革命,打破原有邊界,重新定義行業的范疇,這是行業發展的新機會,也是企業重生的新道路。
未來生存下來的瓷磚企業,可能有四類:一類是主流企業,二是與主流企業合作的企業, 三是區域強勢企業,四是實現改賽道的新企業。而新的企業出現,可能是在第三次迭代的反替代,或將在第四次迭代科技革命中誕生。
因此,在《迭代》這本書的封底,我寫了一句話,叫以動止衰,以進為退?,F在行業本身的不確定性很大,越是在衰退期,企業越需要動起來,在動態過程中尋找各種機會,這是以動止衰。以進為退,進就是尋找新的市場,現有的市場可能很殘酷,但新的市場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有機會的。
但歸根結底,核心就是要把人才培養起來,人才就是最大的未來,包括行業的二代們,他們將決定我們行業未來的走向。這也是這幾年來我們在歸然書院一直努力推動的事,就是為行業培養人才,我希望能為每個產區培養一兩個二代。如果他們都能成為富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企業家,那我們在替代與反替代這場戰役中,一定能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
歲末,為同行奉獻的《迭代》拙作,是我把自己定位為 “行業公知”,以一技之長、全球視野、生態視角,對行業進行了一個全景式的描述。目的是為了揭開行業迭代法則,以點亮企業轉型之燈塔。如有提示幫助,甚感欣慰;如有不同見解,歡迎批評指正。只期待和同行一起,在替代與反替代的競爭中,齊心協力、克難攻堅,借助科技革命的動力,共同去尋找N個新的星球,為行業帶來新的希望,這是下一個10年的目標。2020年是一個起點,期待有一個好的開端。